退役动力电池真正“变废为宝”需行业共同努力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23-06-19 13:16:10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日前在四川宜宾举行,让本已处于热门赛道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再次成为焦点。众所周知,动力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镍、钴、锂、锰等稀缺资源,可谓是一座“城市矿山”,在“双碳”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该有怎样的发展路径?近日,多位业内人士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

“赛道被提前炒热了”

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行业对动力电池5-8年的平均寿命预测,动力电池即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


【资料图】

这条赛道有多热?有报道称,我国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回收”的企业超过 7.3 万家,其中 2022 年成立约 3.6 万家。2018 年之前,相关企业仅 6000 家左右,很多企业可谓是“跑步”入场。

“但真正的退役浪潮,比预想来得晚一些。”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屹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明显高于行业估计的6-8年,动力电池退役高峰要晚于行业早期预测。

处在行业一线的武汉瑞科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方婷对此深有感受,“诸多回收企业的生产线并没有跑满”。分析赛道被提前炒热的原因,方婷认为,一方面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激增,另一方面是过去一年多来碳酸锂价格“过山车”似的波动,使得通过退役电池获取稀缺资源的紧迫性更加凸显。

行业起步发展的过程,也是各家企业比拼技术、人才、渠道的过程。

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置主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个方向,一般余能较高的经检测、拆分、重组后,梯次利用于通信基站备电、储能、低速车换电等场景;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的,则通过以湿法冶金为主的再生利用工艺,提取有价金属等原材料。

格林美(002340)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宇平表示,企业当前正加速布局建立废旧电池与动力电池大循环产业链,与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造“电池回收—资源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模式,践行“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产业理念。

与格林美采用湿法冶金这一工艺不同,瑞科美采用的是物理法直接再生技术和工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实现退役正极和石墨负极的再生。

如何收集附着在电极片上的磷酸铁锂?方婷形象地比喻:“相比湿法的化学萃取,物理法就像用精巧的技法刮取‘墙上的腻子’。”

物理法污染小、碳排放低、成本低,但研发难度极大。“如何把‘腻子’刮下来,又不伤到任何‘墙体’,这就涉及到粉体剥离、归集、杂质控制等诸多程序。”方婷表示,市场上常规的装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目前瑞科美产线上的装备完全实现了独立自主研发。

方婷介绍,瑞科美的物理法工艺可将回收材料的性能恢复至新材料的95%以上,随着技术的研发迭代,未来再生料的性能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和新材料同一水平,这意味着退役电池将重新回到新能源汽车上。

将退役电池“吃干榨尽”,降低废弃率、提高再生利用率,才能实现真正的循环发展。

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亟待完善

众多巨头和资本扎堆进入,让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痛点和堵点。

“由于电池形态、尺寸、封装形式、设计工艺、服役时间、应用车型、使用工况等不尽相同,拆解流水线无法规模化复制使用,电池拆解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张宇平表示,产品标准不统一、回收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是行业当前存在的突出痛点。

此外,回收成本过高、回收渠道不畅、高技能人才缺乏、限制准入门槛较低也是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不少“小作坊”式的电池回收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环保隐患。

为规范行业发展,2018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就加大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引导,相继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实施细则。

冯屹表示,中汽数据在工信部有关部门指导下,一直致力于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研究及回收渠道构建。“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发布了四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虽然不是强制性文件,但这份白名单已经成为市场选择的重要参考。”

为应对退役潮的真正到来,中汽数据综合管理部部长王秀旭认为,在管理层面,要以发展的眼光继续完善行业法律法规,同时也要进一步压实包括汽车生产企业在内的各方企业主体责任,并引导消费者将退役电池交售至规范回收渠道。行业协同方面,后端回收利用企业要与前端电池、汽车生产企业在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数据共享等诸多方面进行联动,实现有标准、易回收的电池产品设计。

“回收利用在整个电池全产业链条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去努力。”中汽数据动力电池室主任王攀表示。(邢艳娇)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