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稳步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面向欧美发达地区的出口也在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重点增长极。不过,与此同时,在北美、欧洲等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为中国汽车出海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数据显示,自2021年之后,我国汽车出口呈现跨越式增长,2022年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今年第一季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汽车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58%;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95.4万辆,同比增长5.6%。由此,仅看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有行业机构预测,2023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400万辆。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且大量车企以新能源汽车为跳板,进军欧美发达国家。不过,在我国汽车出海高歌猛进的同时,也要提防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加码。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就是典型的例子,尤其是前者将电动汽车的补贴范围限制为北美产电动汽车,并对其搭载的电池产地等也提出了要求。这样一来,不仅将中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且矛头直指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为中国企业后续订单的获取平添阻碍。 另外,今年3月3日,土耳其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纯电动乘用车征收40%的附加关税,并立即实施。相比之下,土耳其对自世贸组织其他成员进口纯电动乘用车只征收10%~20%的关税,未征收附加关税。这种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人为设置了障碍。 之后出手的是法国。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政府将只为欧洲产的电动汽车提供补贴。此前在法国,只要电动汽车的价格低于4.7万欧元,重量低于2.4吨,就有资格获得5000欧元的补贴。在提出产地限制措施后,中国产和北美产电动汽车都不再享受补贴。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享受到法国补贴的电动汽车中有约40%是“中国制造”,政策调整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此前就有业内人士担忧,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于保护本土企业的目的,一些国家可能会出台部分政策,例如提高中国汽车进口关税、限制补贴等。而今,这些担忧正在应验。况且,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极强,美国、土耳其、法国等国家的做法后续还可能会引来其他国家效仿。对此,中国车企需要居安思危,及早考虑应对之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车企需要在品质、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行业及企业还需时刻关注出口国政策动向,包括“碳贸易壁垒”等。例如,欧盟《新电池法》对于电池的碳足迹、可再生材料比例等提出了详尽要求;日本也计划要求投放日本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计算和报告电池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以确定补贴资格。而我国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还存在空白,需要加快碳足迹标准研究。 此外,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车企可以考虑调整策略,比如在海外建厂,以推动本土化生产,从而规避关税等壁垒。事实上,一些车企已经在行动。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考虑在法国建厂,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努力吸引比亚迪在当地建厂。此外,长城汽车已经在俄罗斯建厂,并在德国慕尼黑建立欧洲总部,同时考虑在欧洲建厂。 从长远来看,本土化发展战略被各大跨国车企普遍推崇,因为跨国车企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依靠大规模纯出口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依照客观的市场规律和各国法规要求,循序渐进地深入嵌合到当地经济文化环境中,合作共赢,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而今,部分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中国汽车加快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也正在推动中国车企走上这条路。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