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沙兆华 通讯员 袁芳
“那时我们都只有十几岁,一心想着参军入伍、报效祖国……”8月22日,在常德市武陵区紫云小区,李用中看着自己和老伴年轻时的照片,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感慨万千。
【资料图】
(李用中、李翠华夫妇近照。 通讯员 摄)
李用中今年90岁,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李翠华87岁,是我省第一批援疆湘女,走过战火纷飞的岁月,经历艰苦卓绝的年代,两人均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小标)
李用中是湖南邵东人。中学毕业后,他前往辽宁省本溪市一所技工学校就读电气专业,梦想着成为一名工程师。“读了3个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1950年11月,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李用中投笔从戎,参军入伍。
(李用中在朝鲜战场。 通讯员 翻拍)
当时部队缺少技术型人才,他被安排到东北军区佳木斯汽车学校学习了两年。1953年初,他跟随坦克三师炮兵团奔赴朝鲜战场,参加西海岸反登陆战;同年5月,随部队开赴金城前线。
作为技术处参谋,李用中负责调度、管理运输连的100多辆汽车,为前线战士运送枪支、弹药、军粮等物资。“晚上关着车灯运输,车子开得和人走路一样慢。”李用中回忆,即便是这样,还是经常遭遇敌军飞机轰炸。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生效,全线停火。
战争结束后,李用中留在朝鲜参加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当地百姓修建房屋、马路和下水管道设施,直至1955年4月回国。
1956年,李用中以优异成绩从锦州炮校毕业,被分配至军委炮兵司令部,后到北京炮六师工作,在部队受过营、连嘉奖多次。1964年12月,他转业到常德,在银行部门工作,1993年从原市国土局退休。
她,满腔热血奔赴边疆(小标)
上世纪50年代初,《新湖南报》连续刊登了新疆军区招聘女兵的消息,长沙市车站、码头及市内主要路口扯起巨大的横幅,号召女青年去保卫边疆、建设边疆。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校女学生、社会女青年都争先恐后报名。
1950年12月,14岁的李翠华瞒着母亲,从家乡邵东偷偷跑到长沙报名参军。
“去,去,去,到新疆去,不怕山高路又远……”在嘹亮的歌声中,呼啸而过的列车,载着满腔热血的少女奔赴边疆。李翠华和战友们断断续续走了3个月的时间,才到达新疆。
因为年纪小、性格活泼,李翠华被分配到阿勒泰军分区文工团担任文艺兵。农闲时学习舞蹈,农忙时参加生产劳动,打土块、种棉花、种菜……李翠华样样里手。逢年过节时,大家还会到地方为老百姓送上慰问演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地势复杂、气候恶劣,大部分时候都是冰天雪地。“外出演出时,文艺兵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露在外面的脸和手都冻裂了,痛得直让人流眼泪。脚冻坏了,就贴上厚厚的一层胶布。交通不便,就骑着马奔驰在冰面上,将革命思想和党的政策,送到基层的每个角落。”那段艰苦却充满斗志的岁月,李翠华至今无法忘怀。
服役5年后,李翠华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直至退休。在单位里,她一直是文艺骨干。1959年6月,她还随新疆军区业余演出队,赴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军文艺汇演,并参演了《火车开进新疆》等舞蹈节目,当时拍下的演出照片,老人仍珍藏着。
(李翠华在北京演出剧照。通讯员 翻拍)
他们,老来相伴幸福美好(小标)
2004年,李用中去新疆看望姐姐,与同乡李翠华相遇。此时,两人的爱人都已离世,子女也已成年。“你跟我回常德生活吧,我来照顾你。”李用中这句朴实真挚的话感动了李翠华,不久后,李翠华跟着李用中回到了常德,牵手相依到老。
如今,两位老人已经携手走过19个年头,生活虽然简单,但幸福满满。
近年来,李用中先后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见他捧回纪念章,李翠华都无比珍视。
近两年,由于身体原因,李翠华在行动和言语上多有不便,不怎么出门散步了。热爱读书、看报的李用中,每天坚持为她读新闻,讲身边的新鲜事。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也常来家里看望他们夫妇。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常德市委书记曹志强专程登门慰问,高度赞扬李用中老人为祖国和平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党和政府的时时惦念,我们这些老兵很知足。”李用中说,将时刻不忘初心,也会教导儿孙们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上一篇:国药现代:将受托管理国瑞药业 三年内消除同业竞争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