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奋战在临床一线的科普漫画家-环球速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6-07 13:45:0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唐菁阳 上海报道 “医生,你看看我这是糖尿病足吗?我的腿很痛,脚底有些发黑,这里好像还有个血栓。”早上八点,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管和创面中心主治医师李姚的诊室迎来了第一个病人。而在医院的糖尿病足MDT门诊外,还有更多的患者坐在等候区等待叫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虽然门诊是八点开始,但从七点多开始患者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在诊室外等候。面对逐渐增多的门诊人数,李姚并不抱怨,反而为此感到欣慰。


(资料图)

“这几年来,到医院门诊看糖尿病足的患者明显增多,这与糖尿病足科普的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他们不一定都会被确诊为糖尿病足,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对这个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到医院来就诊。”李姚说道。

李姚本人也一直参与在糖尿病足的科普当中,热爱绘画的他在业余时间会放下手术刀,执起画笔,将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带着这些漫画走入社区,开展科普讲座。

“脚上为什么会出现发黑溃烂的伤口?”、“该怎么处理?”、“需要做手术吗?”这些有关糖尿病足的常见问题都能在李姚的漫画中找到答案。漫画科普的形式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受用, “一些老年人曾跟我反馈说,这样的图画比大段的文字有趣多了,他们看着非常舒心,这也是我持续创作下去的动力。”李姚说。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血管和创面中心主治医师李姚 摄:唐菁阳

是医生,也是科普漫画家

李姚初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工作时,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沟通问题:自己不是本地人,而大多数来科室就诊的患者又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中的一部分都不习惯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特别是在跟患者解释疾病的定义或者诊断时,李姚用“鸡同鸭讲”来形容他和患者之间的沟通。

“这些内容本来就很难理解,我只能配上一些肢体语言,他们才能明白我的意思。”李姚说。仅靠肢体语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患者还是对李姚的讲解感到迷茫。高中时期学过绘画的他突然想到,简笔画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门诊时,李姚开始拿起笔和纸,给患者画起疾病的示意图。哪里破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怎么办?什么时候复查等,患者看一眼图就能很清楚地知道。

李姚为患者讲解病情摄:唐菁阳

简笔画大大提高了李姚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沟通也越来越容易,那么,这种形式是不是也可以用在疾病科普上?萌生这个想法后,李姚就开始着手将这些简笔画变得更加精细,做成漫画,并带用到各个社区开展的科普讲座中。

“其实,科普漫画的效果在最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突出,老年人的心性和小孩子很像,很多时候他们看这个漫画就是图个乐,不会深入去想这个漫画其实是在告诉大家他这个疾病有多么重要,该怎么预防等等。”李姚也因此而感到沮丧,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形式,依然会在下班回家后进行创作。

直到有一次李姚到一个社区进行科普,他在和一些老年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科普漫画的认可度很高。这些老年人告诉李姚,漫画比一大堆文字看起来有趣多了,也更容易接受,他们很喜欢这种方式,李姚这才放下心来。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科普工作的开展急不得,我们循序渐进的开展,通过一些推广、宣传以及在日常门诊同患者的沟通,我相信患者是可以更好的认知糖尿病足这个疾病的。”

李姚创作的科普漫画 受访者供图

除了能够帮助患者,画漫画这件事也已经成为了李姚的一种解压方式。作为一名区域医疗中心的医生,李姚每天早上七点半就要到医院的住院部开始查房,八点回到门诊部开始接诊,他共负责三个科室的门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能够在下班之后打开电脑和画板,画上几笔对于李姚而言是给自己在工作之余一个喘息的机会。

“其实对于所有医生来说,他的压力都很大,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如果我以后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我想我会带着他一起画,让他拥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而我也会很享受跟他在一起的时光。”李姚说。

在压力中寻找快乐

从医三年,李姚既因为这个职业在很多时候会感到无奈和惋惜,也时常会为患者的逐渐好转或是一句感谢而感到欣慰。

李姚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病例,那是一位患有糖尿病足的80多岁的独居老伯,到医院就诊时创面已经发烂发臭,并且长满了蛆虫。“当时是夏天,他来的时候伤口还是包着的,创面已经感染变绿,我在诊室内都能闻到门外传来刺鼻的味道。检查后,我们的医护帮他将蛆虫一个个挑出来,又敷上了药。”李姚说到。

但这样的处理远远不够。“如果想要根治就必须要疏通血管,但这位老伯担心费用的问题,拒绝了我们给出的治疗方案,只是单纯地让我们给他处理伤口,换了几次药之后我们就没再见过他。后来我在一次随访中,听别人说这位老伯现在已经不在了。”作为医生,李姚本应看惯生死,但在说到这里时,他也不禁叹了口气。

很多时候患者对医生都存在着不信任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孤寡老人,他们没有儿女的陪伴,不知道生病了该怎么办,又担心看病的费用,不敢去医院。李姚向记者表示,其实我们能够理解患者有这样的担忧,有时候一台手术下来对于经济非常困难的家庭来说成本确实很高。但作为医生,无论患者是否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我们出于自身的职业素养,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助患者,或是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或是帮助他们联系社会募捐和福利机构,没有任何医生会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倒在自己面前。

“前面所说的那位老伯即使不做手术,如果能够按时到医院换药,我们也能够保证他的伤口不再感染,延长他的生存期。所以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更加的相信我们,我们愿意共同帮助患者解决难题。” 李姚补充道。

当然,也有更多的患者在医生的救治下逐渐好转,李姚所在科室办公室内的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在跟随李姚查房的过程中,11床的糖尿病足患者激动地牵起李姚的手说:“真的很感谢你们!我们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的,看糖足要来找你们,目前恢复的很好!。”李姚也亲切的和患者交谈,并嘱咐患者要在下午换药前吃上止痛片。

11床患者向李姚医生表示感谢摄:唐菁阳

李姚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做医生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患者慢慢好起来。“不需要他们多做什么,患者只是跟我说一声谢谢,我就已经很开心了,就足以让我在高压的工作中找到快乐。”

健康科普任重道远

2020年李姚开始到金山医院任职,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山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中心及金山运行中心(以下简称为“金山运行中心”)成立。李姚便同其所在团队的其他同事共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时至今日,金山运行中心已经成立三年。李姚也带着自己的科普插画走遍了金山大大小小的卫生服务中心,将受众从门诊的患者,扩大到了整个社区的糖尿病足患者及高危人群。虽然主动到医院看糖尿病足的患者明显增多,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缺乏对这一疾病的认知,导致病情被耽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此,李姚认为健康科普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才能有更加显著的效果。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较于传统劝导患者到医院就诊筛查的方式,‘金山科普示范周’这样的线下科普义诊活动效果更好。因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生病的状态,认为长期服药就可以,不需要再到医院去复查,依从性很差。而义诊可以深入到社区,开展在患者家门口,他们过来也不会特别麻烦。”

在5月29日召开的“金山科普示范周启动仪式”上,也有患者向称,社区开展的类似活动自己每次都会来参加。“因为我本身患有糖尿病,来到这里可以让医生帮我看看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非常有意义。”上述患者说道。

李姚强调,虽然目前在国家的支持下,一些地区的患者的治疗已经不再受到医疗资源的限制。国家医学中心的专家、教授也可以到区域医疗中心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各个科室的医生也能够通过远程会诊的模式更加便捷地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但对于糖尿病这类慢性病的管理更多的仍然要依靠患者自身。

“慢性病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自我监测,这是首要的。我们之所以一直在通过漫画、科普讲座、义诊等形式坚持给患者做科普,就是希望能够提高他们自身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糖足患者,日常监测血糖都是他们来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最好方式。”李姚说。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