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二院成功开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 为心衰患者带来“心”希望

来源:扬眼 时间:2023-05-31 15:08:33

近日,常州二院心内科团队成功为三名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开展了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植入手术。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在常州地区尚属首次开展,也标志着常州二院在心衰诊疗领域再一次实现创新突破。

41岁的熊先生(化名)是贵州人,3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他正要平躺着休息,突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在当地紧急送医后,并没找到确切的病因。随后的一段时间,熊先生多地辗转求医,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直到今年4月底,在最后一次当地医院入院治疗后,熊先生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接受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术后的熊先生感觉不错,没有再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就顺利出院了。


(资料图)

可是没想到好景不长,半个月前,熊先生再次出现胸闷、气促的问题,连平躺都感觉憋气。备受折磨的他经过四处打听,了解到常州二院具备CCM植入技术,于是千里迢迢从外地前往该院寻求治疗。

常州二院心内科主任纪元立即组织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术前讨论。“考虑到熊先生心衰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差,需要进行器械辅助等治疗,加上其心脏的射血分数(EF值)在25%-45%,QRS波宽度小于130ms,不具有三腔起博器(CRT)植入指征,为了远期的效果,我们就考虑使用新技术——CCM。”纪元表示。

纪元解释,CCM是一种先进的心力衰竭治疗装置,通过微创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患者心室,在心脏搏动的绝对不应期释放电刺激,这种电刺激不会改变患者心律,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改善心肌的生理状态,加强心脏收缩能力,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主要用于窄QRS波(

>

纪元说道:“术中我们需要在患者右心室同时植入两条导线,精准定位电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手术难点,不仅要求各导线的解剖位置和检测参数满意,还要兼顾两个电极的相对位置和间距合理。而对于熊先生,难上加难的是,因为他之前有ICD植入,再植入CCM,需要保证CCM两根电极间距不小于2cm前提下,与除颤电极有3cm的间距,才能确保ICD和CCM正常感知与起搏,避免相互信号干扰。”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熊先生同意手术。术中,在心内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电极精准定位,先后植入两根主动起搏电极置于右室间隔;电极测试参数理想,表明电极准确植入在健康心肌上;团队随即将植入导线连接至 OPTIMIZER Smart植入式脉冲发生器,设定输出电压,患者体感良好,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术后一周,熊先生的心超提示心脏左室由48mm缩小至42mm,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心头大患”终于顺利解决。

同样享受到新技术成果的,分别是72岁和67岁的男性患者,都具有扩心病、心衰病史,使用药物效果不明显,近期常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在接受了CCM植入手术后,即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证明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已发挥作用。在将来,CCM可通过体外充电器,长期持续为他们提供治疗。同时,通过逆转心室重构的长期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纪元表示,长期以来,针对窄QRS的中等到重度心衰患者的器械疗法在国内处于空白状态。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恶化的最终阶段,因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这类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心衰却仍然反复发作。CCM疗法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组合方案选择。它作为针对窄QRS心衰患者的一种独创器械疗法,对当前国内慢性心衰器械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上市后临床应用的推广,CCM适应征仍会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将让更多的心衰患者获益。

庄毅 肖云 张斌

校对 王菲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华声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联系邮箱:55 16 53 8 @qq.com